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节日民俗

大暑:炎热中的节气智慧

日期: 2025-02-26 17:21:37 来源: 八字网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一个。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,大暑就来了。这个节气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他的特点——酷热。农历中,这段时间往往对应着一年中气温最高、雷雨最多的时期。

这个时候,南方的湿热让人汗流浃背,北方的干热则让人觉得嗓子发干。尤其是在江淮流域,高温高湿的天气让人喘不过气来。古人称这种天气为“蒸暑”,就像蒸笼一样闷得难受。针对农作物来说,这段时间却是生长的主要期,水稻、玉米等作物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。

大暑时节,雷雨频繁。尤其在午后,空气湿度高,热对流活跃,雷阵雨说来就来。雨水带来的凉爽往往是短暂的,雨过天晴后,地面蒸发的水汽又让空气变得更加湿热。人们常说“雷阵雨是夏天的伴侣”,在大暑,这句话再贴切不过。

这个节气也有不少民俗活动。比如在福建、广东等地,有“吃仙草”的习惯。仙草,也叫凉粉草,用它制作的凉粉可以清热解暑。在山东,有些地方会在大暑当天喝羊汤,据说可以“以热制热”,帮身体适应高温环境。

二十四节气大暑相关知识

对农民来说,大暑既是忙碌的时节,亦是考验耐力的时候。农田里的稻谷开始灌浆,果园里的瓜果开始成熟。这时候,防范干旱、及时排涝、预防病虫害,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任务。天气的极端变化可能带来灾害,所以农事活动必须更加细致。

大暑不仅关乎天气和农事,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段时间调整作息,减少户外活动。喝绿豆汤、吃西瓜、吹蒲扇,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,其实蕴含着古人的智慧。面对高温,现代人也会借助空调和冷饮,但适当的“顺应自然”,或许更能让身体舒适。

大暑过后,立秋就不远了。虽暑气未散,但人们已经开始期待秋天的凉意。这个节气,既是炎热的巅峰,亦是过渡的节点。人们在应对高温的此外,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做好准备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来源用户投稿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八字财运

 

        点击联系苏大师

热读文章
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到底在说啥?

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到底在说啥?

一提到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,不少人会觉得有点拗口。这其实属于古老的数九歌谣,和气候、农事息息相关。他的核心就是经过“数九”来记录...

节日民俗
节气里的数九:时间的刻度与寒冬的消解

节气里的数九:时间的刻度与寒冬的消解

“数九”,中国民间的一种时间标尺。不是用钟表,也不是用日历,而是用身体感知。冬至一过,人们开始数着九天为一组的“九”,从“一九”到...

节日民俗
节气的起源与文化习俗

节气的起源与文化习俗

节气,这个概念起源于古代。古人为了更佳地指导农业生产,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,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。每个节气大约15天,反映了季节变...

节日民俗
大暑:炎热中的节气智慧

大暑:炎热中的节气智慧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一个。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,大暑就来了。这个节气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他的特点——酷热。农历...

节日民俗
民谚古诗中的节气智慧

民谚古诗中的节气智慧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”这句节气歌谣,几乎人人耳熟能详。二十四节气,作为传统历法的一部分,不仅是农事的指南,亦是民俗文...

节日民俗
大暑:盛夏的极致时刻

大暑:盛夏的极致时刻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点。太阳到达黄经120度,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正式到来。这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间,正值三...

节日民俗
节气与生活的交响:十二节十二气

节气与生活的交响:十二节十二气

节气,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古老,但它却是农耕现实的时间指南针。二十四节气,又分为“十二节”和“十二气”,这不是简单的对半分,而是两种功...

节日民俗
二十四节气里的老话儿

二十四节气里的老话儿

“立春阳气转,雨水沿河边。”这是老一辈人口中的话,听着简单,却透着实用。立春一到,天气回暖,河边的冰开始融化,水汽也多了起来。农人...

节日民俗
黄历中的罗盘:怎么用?

黄历中的罗盘:怎么用?

罗盘,这玩意儿在黄历里可不是摆设。是用来干嘛的?简单点说,帮你找方向,测吉凶。可别小看这圆盘子,里面藏着不少门道。它不仅是个指南针...

节日民俗
黄历中的“赤口”是怎么来的?怎么算的?

黄历中的“赤口”是怎么来的?怎么算的?

黄历里有个词叫“赤口”,大多数人听过却搞不清啥意思。其实,它跟传统历法和民俗信仰脱不开关系。简单来说,赤口是个不太吉利的日子,据说...

节日民俗